高強度絕育計畫

為什麼這些事永遠都在發生?

狗園收容所爆滿

狗園收容所爆滿

不當飼養案件頻傳

不當飼養案件頻傳

救援與送養困難

救援與送養困難

母犬發情公犬群聚擾民

母犬發情公犬群聚擾民

種種問題的根源,就是「狗太多!」

浪犬到底從哪來?台灣流浪犬來源大調查

台灣浪犬所面臨的困難, 充斥在各個我們看不見的角落...

解決問題,除了愛
還要科學精神!

流浪犬問題往往被視為純感性取向的愛心議題,困境也因而長年無解。
實際上,以科學的態度來進行「遊蕩犬族群管理」已經是許多國際動物保護組織 行之有年的作法,也在許多國家獲得明確成效。

計畫推動

相信動物根據台灣的遊蕩犬結構, 制定以下4要素、5步驟任務

什麼是高強度絕育計畫?

區域

有選定的計畫執行區域, 集中火力投入資源

時間

有預定的計畫完成時間, 趕上母犬生育速度

對象

除了無主犬, 亦包含有主放養、籠養、鏈養犬

80%

區域內母犬絕育比例達80%以上,狗群數量開始逐年下降

主動出擊找出她你不可不知的「家戶訪查」

逐戶調查,是確保不遺漏未紮母犬的終極手段!

將衛星地圖切分成不同區塊,標示每一條地圖上顯示為道路的路徑,沿著地圖,走遍區域內的獨立住家、工廠、空地,逐戶登門訪問找出每一隻未紮母犬。

這樣的「掃街」行動,能確保不會有狗被遺漏,也能在訪查同時,打聽到附近的狗狗狀況,全面掌握犬隻飼養型態。 訪查全程使用手機軟體紀錄人員足跡,這些路徑縱橫交錯,形成了密密麻麻的「家訪軌跡圖」

cover

絕育計畫推行方式

Step 1
族群調查(數狗)、資源盤點

決定計畫執行區域,進行族群調查。依調查結果調度資源、規劃絕育速度。

EX:2020 年 3 月,協會已完成桃園數狗,估有 3 萬多隻遊蕩犬,母犬絕育率為 45%。若抓 30 個月完成桃園區絕育計畫,每月需絕育 277 隻母犬。

Step 2
廣收各路通報、主動家戶訪查

將計畫執行區域的地圖攤開,把地圖切分成很多條路線,然後挨家挨戶地拜訪,搜集當地情報,找出未絕育母犬!

EX:2022 年 1 月至 8 月,協會已在桃園市的觀音、龍潭、復興、大溪區進行 20 場家訪活動。

Step 3
無主犬隻進行誘捕,有主犬隻進行勸說

需要處理的犬隻分成幾個層級: 最容易的可直接預約手術安排接送; 還需確認現場狀況及勸說的由調查員出面 ; 野犬由捕犬員接手,與餵養人合作誘捕。

Step 4
免費提供絕育、剪耳、除蚤、狂犬疫苗、晶片造冊、寵物登記與接送。

施行絕育手術時,我們會幫狗剪耳、除蚤、施打狂犬疫苗、晶片造冊、寵物登記與接送,一條龍服務,都是免費提供。

Step 5
評估行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修正

評估指標:母犬絕育比例、遊蕩犬總數變化、公家機關通報案件數(民怨)、公立收容所總入所量、公立收容所幼犬入所量。

當狗不再俯拾即是, 我們才有改變的可能。

計畫成果

台灣的流浪狗生生不息,相信動物協會 2016 年從台北開始,將高強度規模的母犬絕育行動擴張至基隆、新北、桃園等地。掌握犬隻族群的數據及科學分析,精準誘捕野犬、主動找出家犬,從源頭阻止更多小狗陷入無盡的流浪宿命。

  • 絕育
    母犬
  • 走訪
    鄉鎮市區
  • 舉辦
    家戶訪查
  • 拜訪
    民眾
  • 各縣市絕育成果

    這些地區,都可以看到我們的努力!

    經費運用

    相信動物秉持誠信公開原則,每一分募集的善款將妥善運用,並完整公開
    前一年度完整經費運用,將於每年11月公告於「公益勸募成果」

    支持高強度絕育計畫,

    成為翻轉狗狗未來的一份子!

    常見問題

    Q1:協會目前免費服務的區域在哪裡?

    台北、基隆、新北、桃園、新竹地區。若遇到未絕育的母犬,或發現幼犬,無論是否有人飼養,請儘速通報給我們!

    Q2:為什麼只絕育母犬?

    1隻母犬一年可生下2窩小狗,而1隻公犬可與無上限的母犬交配。
    假設一個地區有10公犬、10母犬, 一年間內原本會出生20窩小狗。

    若絕育1母犬,剩下9未紮, 接下來一年間會出生18窩小狗。
    若絕育2母犬,剩下8未紮, 接下來一年間會出生16窩小狗。
    若絕育3母犬,剩下7未紮, 接下來一年間會出生14窩小狗。
    依此類推,每絕育1隻母犬,都直接影響未來出生的小狗數量。

    反過來,
    若絕育1公犬,剩下9未紮, 接下來一年間會出生20窩小狗。
    若絕育2公犬,剩下8未紮, 接下來一年間會出生20窩小狗。
    若絕育3公犬,剩下7未紮, 接下來一年間會出生20窩小狗。
    依此類推,只有所有的公犬都被絕育,才會對阻止小狗出生有效果。
    而實務上不可能做到這點,也就是說,實務上公犬絕育無法達到控制族群的效果。

    因此,相信動物選擇全力進行母犬絕育,才能使有限人物力發揮最大效益。

    Q3:該如何初步判斷母犬絕育了沒?

    詳細內容可查看「通報未紮母犬」 五線索可以協助判斷:

    1、是否有剪耳? 從狗的視角看,母犬剪右耳,公犬剪左耳作為已絕育的記號
    2、是否乳房腫漲很明顯? 奶頭腫大很有可能是剛生完、剛哺乳完,或是正在發情的象徵
    3、身邊是否有幼犬? 剛生完不久的狗媽媽,身邊經常圍繞幼犬
    4、陰部是否腫大像水蜜桃? 母犬正值發情時,陰部會腫大並滴血
    5、身邊是否有公犬圍繞、騎乘動作?母犬發情會散發氣味吸引公犬,並有從後趴上母犬的騎乘交配行為

    ※狗狗每年大約會發情2次,若疑似未絕育,請盡快通報相信動物!

    Q4:為什麼絕育後,要放回原地?

    捕捉絕育後,若將犬隻留下送養,要考量中途收容資源、尋找適合的認養人、追蹤領養家庭狀況等層面,在整體狗數龐大的狀況下,送養難以跟上遊蕩犬生產的速度,且送養也不適合「快速」、「大量」進行。

    每一個組織能中途送養的量能有限,在現階段的台灣,讓每隻流浪犬都有家是不可能的任務,因此我們將控制數量作為第一優先,未來當遊蕩犬總數下降、少到不再需要高強度絕育計畫時,全數收容送養才會是可行方案,否則只會一再壓垮中途收容單位,並無益於整體遊蕩犬的族群控制。

    以相信動物協會來說,我們平均每個月絕育400多隻狗,若每隻狗都要安排後續送養安置,大規模絕育工作將因此變得窒礙難行。

    另一方面,回置原地對於高強度絕育其實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利用狗群占據地盤的特性,讓已絕育的狗群確保不會有外來未絕育犬隻移入該地,絕育的範圍才能越擴越大,否則在其他地區仍有遊蕩犬的狀況下,一個地區的犬隻被移除後,往往又會有其他狗來替補空缺。

    Q5:你們一直絕育狗,不負責任的飼主一直丟,有什麼用呢?

    飼主責任的提升當然重要!​否則棄犬、走失犬,一樣會增加。

    台灣的浪犬來源分為以下三種及應對策略分別如下:

    一、野犬— 捕捉、絕育、放回原地

    二、放養犬— 進行家戶訪查,找出放養犬,並安排絕育

    三、棄犬 / 走失犬— 加強飼主責任

    台灣的浪犬來源中,棄犬/走失犬的貢獻較小,因為通常在外不易存活,親人而容易回到人類社會。

    而野犬與放養犬,就是最大的浪犬製造源,我們主要著力在這兩個類別,

    因為我們相信:唯有透過絕育將犬隻數量下降,才能進而透過宣導與教育,提升飼主責任、建立友善動物觀念。

    Q6:相信動物協會的愛心碼是多少呢?

    3405(三四洞五:諧音「相信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