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5

「禁止餵養」真的能讓流浪狗變少嗎?

解決流浪犬貓過量問題,是台灣許多人共同努力的目標。
然而,「該怎麼做」卻始終眾說紛紜。
全面禁止餵養流浪犬貓,活活把牠們餓死,進而減少群體數量?
相信動物認為這是不可行的。原因有二:


▍①餵養人通常不願意也不忍心停止。
在北台灣執行高強度絕育計畫的七年來,第一線人員與地區餵養人合作密切,限縮食物的難處遠比想像更艱鉅。
想抓到狗,讓狗餓一點是必須的。
然而,許多餵養人雖樂意絕育,卻說什麼也不肯少餵兩天。無論怎麼協調都不答應,「你放食物,我就去收」的戲碼日日上演;推倒圍籬;一見動保處人員便把食物往草堆亂倒。餵養人們對於這些嘗試總有對策,雙方終究無法達成共識。
新北某次抓紮任務,目標是一隻生育多次的懷孕母犬,長期被一對中年夫妻餵養,永遠用帽子墨鏡和圍巾包緊緊,無法接近,更別提能否暫時改變餵養頻率。
連續碰壁後,某天突然再也沒看見人,但狗群仍健壯,明顯有充足食物。
又過了一陣子,我們再次前往等狗出現。一等就是好幾個小時,餓得受不了,決定到附近吃豆漿店。結果,天快亮之際,眼前竟然是那對夫妻,親近地餵著目標母犬...原來為了避免被我們糾纏,索性換了餵食時間。


▍②不重罰等於無效,而嚴厲執法的困難度極高。
若想有效阻斷餵養行為,必須將禁止餵養列入刑法,違反者一律坐牢。然而,台灣是民主國家,這樣極權的統治方式並不可行;反之,半吊子的法條,只會讓餵養行為變得躲躲藏藏且分散,增加絕育行動誘捕難度,讓狗越生越多。
與其爭論是否該禁止餵養,不如把資源投入「落實家犬絕育」
台灣滿街跑的流浪犬,大多來自未絕育的家犬,不斷繁殖後隨意分送,跨縣市相互流通,追蹤難度極高,最後又輕易流入街頭。
嚴格取締未絕育家犬並開罰,介入公權力,從源頭阻斷,才是有效減少流浪犬數量的最佳解方。